前言
現今有些網站採用了 Single Page Application 的方案,後端只負責提供 API 讓前端抓取資料,達成完全的前後端分離。前端的選擇有很多種,你可以用 Angular
,可以用 Ember.js
,也可以用 React + Redux
。至於後端的 API,必須符合固定格式,才能讓前端的人員比較好抓取。而這個「固定格式」,最常見的就是我們今天的重點:RESTful
。
什麼是 RESTful?
與起從硬生生的文字解釋下手,不如先從實際範例著手。假設現在你要寫一個部落格網站的後端 API,十個人可能會有十種寫法;例如說「抓取所有文章」這個功能:
- /api/blog/getList
- /api/blog/getAllArticle
- /api/blog/article/getAll
- /api/blog/fetchAll
- /api/blog/all
但如果是採取 RESTful
的方案,就會符合一定的格式:
操作 | Method | URL |
---|---|---|
所有文章 | GET | /api/posts |
單一文章 | GET | /api/posts/:id |
新增文章 | POST | /api/posts |
刪除文章 | DELETE | /api/posts/:id |
修改文章 | PUT/PATCH | /api/posts/:id |
在這個例子裡,文章(posts)是一個 Resource
,你可以透過 HTTP 提供的幾種方法搭配不同的 URL 存取這個 Resource
。
如果你對 RESTful
很有興趣,這邊是一些值得參考的文章:
ORM
ORM 的全稱是: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
如果以資料庫來說的話,就是把你的資料庫對應到程式裡的物件。舉上面的部落格的例子,你的資料庫 table 可能是這樣:
欄位 | 類型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id | int | id |
title | text | 標題 |
content | text | 內文 |
created_at | timestamp | 建立時間 |
對應到 Node.js 裡面的物件,你可以這樣:
// 建立文章
Post.create({
title: 'Hello Excel',
content: '測試'
})
// 刪除 id 為 1 的文章
Post.find(1).delete();
也就是說,你今天根本不用管背後的資料庫用的是哪一種,也不用管 table 的名稱到底是什麼,你只要對你知道的這個 Post
物件做操作即可。
Sequelize是一套很好用的 ORM Library,只要先定義好一份schema
,就可以幫你把物件跟資料庫關連起來。
為什麼突然提到 ORM?
有些讀者可能已經想到,其實 RESTful API 跟 ORM 之間,是有某種程度的關聯的。怎麼說呢?
假設我今天要寫一個留言板的後端 API,而且我又同時採用 RESTful 跟 ORM,我的程式就會長這樣:
// 抓取所有留言
// GET /api/messages
Message.findAll();
// 抓取單一留言
// GET /api/messages/:id
Message.find(id);
// 新增留言
// POST /api/messages
Messages.create({
content: content
})
// 刪除留言
// DELETE /api/messages/:id
Messages.find(id).delete();
// 修改留言
// PUT /api/messages/:id
Messages.find(id).update({
content: new_content
})
那如果我今天是寫一個部落格的後端 API 呢?
把上面的 messages 全部換成 posts,搞定!
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,其實這兩樣東西是很適合搭配在一起的,因為兩個都能夠符合差不多的規則。
兩個願望一次滿足,epilogue
epilogue 是一套 Node.js 的 Library,它結合了 Sequelize
跟 Express
,主要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快速打造出 RESTful 的 API。
讓我們直接來看看官網的範例:
首先,你要先定義好的資料庫,跟你的 schema
var database = new Sequelize('database', 'root', 'password');
var User = database.define('User', {
username: Sequelize.STRING,
birthday: Sequelize.DATE
});
再來,初始化 express 跟 epilogue
var express = require('express'),
bodyParser = require('body-parser');
var app = express();
app.use(bodyParser.json());
app.use(bodyParser.urlencoded({ extended: false }));
server = http.createServer(app);
epilogue.initialize({
app: app,
sequelize: database
});
最後,靠 epilogue 把 url 跟資料庫關連起來,你要提供它你想要的 endpoint 跟要關連的 model
var userResource = epilogue.resource({
model: User,
endpoints: ['/users', '/users/:id']
});
就是這樣簡單三個步驟,你就有了一個 RESTful API!是不是很簡單呢?
還不只這樣
在實際的開發過程中,其實往往沒有那麼順利,例如說你的回傳格式可能跟資料庫的格式不一樣,或是你的某些 API 需要經過認證才能呼叫。沒關係,epilogue 都幫你想好了。
epilogue 提供了七種行為的 hook,包括 start, auth, fetch, data, write, send, complete,再搭配上 before, action, after 三種,你可以在任何一個階段做你想做的事情。
例如說你想在傳回結果之前做一點小小的變更,就是userResource.list.send.before
,或是你可能想對某個 API 做驗證,那就是userResource.delete.auth
。
這邊提供兩個官網的完整範例:
// 禁止刪除 user
userResource.delete.auth(function(req, res, context) {
throw new ForbiddenError("can't delete a user");
})
// 先看有沒有 cache,有的話直接返回 cache 的內容
userResource.list.fetch.before(function(req, res, context) {
var instance = cache.get(context.criteria);
if (instance) {
// keep a reference to the instance and skip the fetch
context.instance = instance;
return context.skip;
} else {
// cache miss; we continue on
return context.continue;
}
})
總結
若是你的後端 API 沒有很複雜,都是基本的 CRUD 的話,那 epilogue 絕對是很適合你的一套框架,只要你把資料庫的 schema 開出來,程式碼複製貼上一下就能夠完成一個 API。若是讀者之後有相關的需求,不妨試試看吧!
關於作者:
@huli 野生工程師,相信分享與交流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